央廣網北京6月19日消息(記者陳屹 潘晴霞)據中國之聲《新聞和報紙摘要》報道,貴州省畢節試驗區成立26年來,緊緊圍繞“開發扶貧、生態建設、人口控制”三大主題,改革發展實踐,實現了人民生活普遍貧困向全面小康邁進的重大轉變。14-06-19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>>>
  走進赫章縣城關鎮興橋村,漫山遍野的核桃林格外扎眼。這是赫章縣“百萬畝核桃產業基地”的一個縮影。村民陳大華從縣扶貧辦領到了200株核桃苗,滿臉汗水正在山上刨地栽種。
  記者:200多棵你要刨多久才刨得完呢?
  農民:大概一個多月吧
  記者:發給你這個核桃苗你願不願意種啊?
  農民:願意啊!
  記者:讓你等20年你願意嗎?
  農民:願意!這個地方種玉米啊大風一來颳倒了那一年你就沒有收成了。現在小孩子讀書也有補貼嘛,我還去撿來種呢,人家丟了我就去撿回來種。
  村民們說核桃樹是他們增收致富的“財神爺”。有了核桃樹,不僅鼓了腰包,還綠了荒坡,一舉兩得。
  “石漠化、風沙大,烈日懸空雨難下;七分種、三分收,包穀洋芋度春秋”。這就是畢節26年前的真實寫照。1988年,胡錦濤同志親自倡導建立了扶貧開發試驗區。圍繞“三大”主題,畢節是不斷進行著創造性的反貧困實踐。
  變“輸血式”扶貧為開發扶貧,變“漫灌式”扶貧為精準扶貧,持續扶貧讓畢節獲得快速發展的強大動力。赫章縣縣長孫遜說,帶領群眾脫貧,關鍵在於治窮先治愚,觀念的更新至關重要。
  赫章縣縣長孫遜:老百姓潛移默化地轉變觀念,20多年的發展歷程是漫長的,但是成效是明顯的。
  民建黨員陳畢松,是畢節市扶貧辦派駐海雀村村幹部。
  陳畢松:這裡的苗族婦女都會這個東西,我們就在想,能不能把苗繡這個東西商品化了。我們聯繫了納雍做苗繡商品化做的很好的一家企業,答應農忙完了以後就來培訓。
  26年來,中央和相關各方對畢節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,同時,各民主黨派中央無私地對畢節持續幫扶更增強了畢節發展的信心。
  扶貧辦主任吳學軍指著辦公室不同的掛圖,激動地介紹著畢節反貧困的多重疊加優勢。
  吳學軍:26年來,試驗區貧困人口從1987年末的345萬2013年末的151.66萬人,貧困發生率從61.4%下降到21.9%。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987年的182元增加到2013年的5645元,年均增長14.12%。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普遍貧困到基本解決溫飽的跨越。基礎設施不斷加強,著力破解了畢節邊緣化的難題。
  (原標題:貴州畢節圍繞開發扶貧、生態建設、人口控制進行扶貧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kocqbbjpzh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